创设“大师讲堂”这一学术交流平台,其核心宗旨在于邀请业内杰出人士分享他们跨领域、深层次的艺术创作心得与人生智慧,拓展大家的认知边界,提前了解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促使大家明确学习目标,不断锤炼和巩固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也希望通过大师讲堂,培养大家跨文化理解能力与适应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未来职场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个人的持续成长与发展。
人物介绍
赵显志: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长风玉舍大赵玉雕工作室主人、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天工奖、玉华奖等评委。作品多以人物、动物、花鸟、山水为题材,擅长“俏色”、“巧雕”,曾多次在天工奖、百花玉缘杯、子冈杯等大赛中获金奖,为当代苏州玉雕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作品为新一代苏工的典范。
讲座内容
11月26日下午,由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办,珠宝玉雕学院承办的“大师讲堂”系列讲座在报告厅精彩开讲。此次讲座的主题为《风物江南,玉道天成》,由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我校杰出校友赵显志主讲,珠宝玉雕学院行政负责人陈安定担任主持人。珠宝玉雕学院全体师生齐聚现场,共同聆听。
在讲座中,赵显志大师围绕自己三十多年来的学习和创作生涯,从玉雕的技艺、艺术语言、艺术形态等多个维度,向在场师生分享了个人宝贵的玉雕艺术感悟。
讲座伊始,赵大师便指出玉本天成,色泽、油性、形状等皆是自然赋予的独特的美。古代君子常常比德于玉,玉所具备的仁、义、礼、智、信等“十德”,都与它温润坚硬、外柔内刚、细腻润泽的特性相关。古往今来,玉雕艺术力求“道”的承载与“器”的呈现要做到适度、均衡,而玉雕题材所蕴含的儒释道精神更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审美艺术瑰宝。因此,创作者要探寻每一块玉石的独特之处,从自然之中、从传统文化之中获取灵感,精雕细琢,呈现玉石天然本真的美,彰显和而不同的玉雕艺术魅力。
在讲座现场,赵显志大师还对其多年来的玉雕作品进行了分类展示,并深入解读了背后的设计思路。其一,“巧”与“色”的玉雕语言。不同颜色的玉石激励他在灵感迸发中创作出多样化的作品。诸如,碧玉会让人联想到绿叶植物、江南的青山绿水,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印象·荷》等佳作;南红则可以用来雕刻金鱼、荔枝等形象,如《妃子笑》《花样年华》等作品。其二,“风·物·江南”所塑造的艺术形态。赵大师将 “风” 视为玉雕创作的核心灵魂,以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基石,借助玉雕这一独特媒介进行艺术化的记录与表达,像《风行者》系列和《敦煌印象》《华藏世界》等作品,皆具有浓郁的写实风格与深刻内涵。“物”则承载着吉祥与文化寓意,生动展现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例如《金谷兰亭》对金谷园雅集与《兰亭集序》的艺术化呈现,《遨游八极》对逍遥游思想与阴阳平衡理念的精准把握。而“江南”这一主题则与赵大师的个人经历紧密相连,通过《水城三阙》《逸园玉印》《桨声灯影江南巷》等细腻且富有诗意的玉雕作品,展现他心目中的江南之美。
讲座尾声,赵显志大师与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的玉雕艺术创作经验。他强调,首先是要足够勤奋,不断地磨炼技艺;其次,需要对生活保持高度的敏锐感知,善于随时随地从周围的世界中汲取灵感;再者,要持续学习各类文化艺术知识,尤其是传统文化,要让自己静下心来,沉浸其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唯有如此,方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与审美水准,进而在创作实践中得以展现,使玉雕作品实现质的升华。现场师生皆沉浸于大师的精彩分享之中,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令他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作品欣赏